查看原文
其他

创新创优|李春舫:随州南站——地域性与时代性的诗意表达(建筑设计一等奖)

筑匠大家
2024-09-03

以下文章来源于中设协建筑设计分会 ,作者李春舫

▲ 主持建筑师:李春舫


↓ 随州南站-视频







地域性与时代性

地域性与时代性是建筑设计永恒的主题。建筑扎根于环境之中,与地域气候条件、景观地貌及风土人情相协调;建筑也是时代的产物,彰显当代社会的文化内涵与技术进步。在随州南站的创作过程中,我们把“银杏叶片”提炼为建筑符号,作为展现随州地域特征的载体,以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工艺作为表现手段,诠释“天人合一”的东方传统哲学思想。



随州地域环境特色

汉十高铁(武汉-十堰)全长399公里,沿线设12座客站,沿线串联武当山、古隆中、炎帝神农故里、黄鹤楼等著名旅游景区,该区域旅游收入占湖北全省旅游收入的70%,堪称湖北最美风景旅游高铁线路。

随州,居“荆豫要冲”,扼“汉襄咽喉”,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,历来为“鄂西文化旅游重镇”。随州南站建成通车后,武汉至随州的高铁车程缩短为50分钟,这为随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,火车站作为城市门户,为到访旅客留下深刻的场所记忆。

随州洛阳镇的千年银杏谷,是世界四大密集成片的古银杏聚落之一,现有银杏树510多万株,其中千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300多株,入选国家自然保护区名录。每逢中秋时节,银杏树下,金叶纷飞,呈现出“山屏树伞下,农家小院忙”的田园风光,成为旅游者心中的世外桃源。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启示,采用银杏叶状单元体营造出森林一般的空间,结构与动态屋面发生最直接的视觉关联,清晰地表达结构传力的逻辑。我们从表现城市地域特征的角度,将“银杏树下”的自然意境融入建筑,使随州南站成为地方旅游的标志。




树状结构与空间营造

我们通过对银杏叶片的抽象与重构,得到了构成空间的基本“叶片单元”。每个单元尺度为27X24 米,覆盖面积约648平方米,在方案阶段,我们采用24个完全相同的叶片状单元体建构成站房主体空间,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优化:每4个小单元屋面分组合并,形成六组连续的曲面屋顶,结构更为合理,同时也降低了建造难度,有利于控制建造成本。

富有韵律的自然曲线,轻盈灵动的建筑形态,从室外落客平台延伸至室内,建筑内外空间浑然一体。叶片状单元体集建筑、结构、天然采光于一体,光线透过薄膜将内部构造隐约展现,犹如树叶纹理,隐喻自然,体现结构之美。



室内光环境的营造

自然光线引入,使建筑空间生动而富有生命力,车站室内光环境的舒适性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。单元体顶部设有采光天窗,经过透光膜的过滤产生柔和的漫射光,避免了眩光和阳光直射,室内照度也更均匀。我们通过照明模拟计算确定天窗面积,使得候车大厅在白天即使是阴天都可满足照度要求。阳光透过顶部天窗洒落在“叶片”单元体腔内,光线漫射形成一个个金色发光体,营造出“银杏树下,金叶纷飞”的空间意象,同时也完美展现出叶片温润、通透的质感。夜间则通过设置于透光膜腔体内的 LED灯点亮形成发光体,传达出中国传统“灯笼”意蕴,进一步增强了车站的标志性和引导性。


新材料与新工艺

随州南站富有特色的空间效果的形成,关键在于覆盖在单元体外侧的ETFE膜材的性能。我们在设计时就明确了膜材的三个基本要素:金色、75%的透光率、漫反射。我们几乎找遍了全球的供应商,都没有这样的材料,经过几番周折,德国ETFE膜材生产商答应为我们定制这种材料。ETFE膜材拥有良好的耐久性、阻燃性及透光性能,但是对拉力和温度变化较为敏感,易发生徐变。为保证“叶片”最终形成饱满、光滑的曲面形态,项目团队需要对索网系统和膜材的张拉有着极其精准的控制。我们和施工单位一起联合大学科研团队,深入研究膜材力学性能及索膜受力体系专项技术,依托全过程BIM设计和数字模型,对钢结构梁柱等复杂节点进行空间放样定位。通过分阶段对施工完成的钢结构进行现场3D扫描,生成实时三维模型,与原设计数字模型比对检查、发现问题并修正施工误差。同步更新索膜张拉及构件参数,达到预期的膜面应力控制效果。同时对拉索连接件、索套、收边铝夹具等细部构造进行了有针对性地优化升级,最终精准完成“叶片”各部分组件的设计与安装,并形成了“钢桁架索膜结构施工技术”研究成果。




高舒适性的空间体验

作为车站,旅客的体验往往是从高架落客平台开始的。随州南站挡风遮雨的车站半室外空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高大的“叶片单元”支撑起屋面,形成极具特色的柱廊空间,旅客仿佛置身于巨大的古银杏树林。进入到室内,柔和均匀的天然光线透过“银杏叶片”洒落下来,与室外没有太大反差。候车大厅非常安静,语音广播格外清晰,没有火车站常见的噪音困扰,这得益于单元体表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膜材所具有的良好的吸声效果。



结 语

最终,“银杏叶片单元体”成为整座建筑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,富有韵律的结构单元,柔和的光线、温润的质感,模糊了人工与自然的边界,诠释着崇尚“天人合一”的东方传统哲学思想。随州南站将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融合成一体,对建筑“地域性”与“时代性”的表达进行了一次探索。





主持建筑师

李春舫

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,中国建筑学会理事,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。李春舫在建筑设计的多个领域取得成就,特别是在中国新一代高铁站房领域取得了突破,带领公司团队完成超过100个高铁车站的设计,包括多个大型、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,遍及全国十多个省。他前瞻性地采用了绿色建筑、“站桥一体化”、数字设计与建造等技术,推动了我国新一代铁路客站技术进步,多个客站项目获得国内外重要建筑设计奖项。

长期致力于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,形成了自己的建筑空间逻辑,在重要建筑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。他主编中国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《综合客运枢纽设计规范》,出版了学术专著《当代铁路客站建筑创作与实践》,完成了住建部立项的科研课题。

设计团队与项目信息

设计团队:尹博维、龙淳、蒋哲尧、魏剑、张卫、

刘明、陈柳青、李严、黄亮、吴平、李玲

施工单位: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

建筑面积:20812 ㎡

设计周期:2017.6–2018.5

建造周期:2018.5–2019.11


图文、视频由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
编辑|中设协建筑设计行业网

-END-


//往期精彩展示

↑欢迎投稿邮箱:894129294@qq.com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筑匠大家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